往期信息
往期信息

第二届策展人实验室来到了最后一周。在本周中,策展人们在聆听讲座,与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中国新媒体艺术领军人徐文恺等进行交流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策展计划进行了最终的准备。他们在11月29日进行了现场展示,“funding crowd”(酬众)、“Liao Fei: Material, Space, System”(廖斐:物质,空间,体系)和“OUT OF HERE”(离开这里)三个各有千秋的提案获得了三位导师及评委的一致认可,并都将于明年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予以呈现。让我们一起回顾这精彩的一周!
11月25日,知名策展人王慰慰(Wang Weiwei)带来了主题为“逃逸、替代与生成:从东亚当代艺术实践中提取经验”的讲座,梳理以当代艺术视角作为一种透视镜,观察和提炼当前在东亚历史背景与现实环境中寻找差异的同时探索对话的可能性。她指出,东亚地区本身复杂而纠结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关系;急速发展的科技、经济、社会变革,网络时代带来的颠覆性的生活方式、思维体系的突变都使得对东亚当代艺术的观察始终混杂着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往复检验、反思与过程式的体验。在相对已定型,层次也比较复杂的,且经年累月问题堆叠的环境中,分析东亚各地的艺术家、策展人及其他相关艺术工作者是如何进行超越或挑战既有艺术主流体系之外的实验和实践的,能为我们提供“近未来”视野的重要经验。
王慰慰讲座现场
当天下午,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同时也是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发展研究院顾问委员会成员的弗朗西斯·莫里斯来到策展人实验室,从策展人的角度分享了她对于艺术与观众之间关系的理解。她参与负责的2000年泰特现代美术馆开幕收藏展的首次展示陈述,根本地改变了美术馆呈现现代艺术故事的方式,她在近年来还策划了2007年路易丝·布尔乔亚展、2012年草间弥生展、2015年艾格尼·马丁展、2017年贾科梅蒂展,都塑造了艺术展览与观众之间的全新连接,她也期待与大家一起探索艺术与观众联系的全新维度,进一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弗朗西斯·莫里斯讲座现场
11月26日,上海纽约大学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玄莲昊(Michelle Yeonho Hyun)携着问题“艺术家知道什么?”而来,与策展人们一同探讨“我们如何以及为什么要将艺术家的作品列入研究的框架之中?”,“各系统之间相互存在但不稳定的领域在哪里?”等问题,并在思考如何与上海纽约大学美术馆合作的同时,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在大学内建立美术馆的意义,该话题也让她回到了这个十年来关于学院艺术研究及艺术思维的争议性地位,以及创造生活本身的讨论之中。
玄莲昊讲座现场
26日下午,艺术家、教育者和程序设计员李仁美(Inmi Lee)就“真实与可靠”开讲。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近来政治和艺术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对真假话语上。现实中的虚构故事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政治幽默的典型模式。当我们分析艺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除外)时,我们发现了一种借用真相并将其转变为伪造的明显趋势:伪造的纪录片,虚构的历史档案,似是而非的广告,破解博物馆音频导览,以及捏造的评论。假冒的艺术通常具有政治议程,并沿袭了法国谚语prêcher lefaux pour savoir le vrai (“撒谎以求真相”),她提出可以通过策展与作品感知来解释真与假之间模糊的边界。
李仁美讲座现场
11月27日,策展人们一行与影像艺术家杨福东以及中国新媒体艺术家徐文恺见面,并就他们各自的艺术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杨福东的作品优美而伤感,以古典文人气质与现代场景对接,模糊了历史感与现实性,拓宽了影像叙事的方式,他也介绍道,他希望反映新一代年轻知识分子在富裕的物质生活与日益匮乏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妥协、困惑和无力感,同时也暗含了被现代化狂潮践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无奈。
而与徐文恺的对话可以说是前一天讲座“真实与可靠”的延伸,他化名aaajiao,这也是他虚构的网络分身。他分享道,在虚实难分的当下,人的模糊性是不可替代的;在“不确定”中对这种不可替代性进行了质疑:在由人所创造的未来的新的信息化结构中,人是可能会被替代的,他希望探讨对处于变化中的人本身的关注。
在11月28日,举办了本次策展人实验室的最后一场讲座,最后一场讲座:“中国作为问题——以北京中间美术馆的实践为例”,由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Carol Yinghua Lu)主讲。她在讲座中指出,西方的艺术经验与世界更广大地区(亚洲、非洲等)的艺术创作相比,无疑是非常地域和局部的知识,对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远不必仅仅以西方的理论和创作为主要参照,更不需要把它看成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知识系统。国际,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体系本身是一种建构。中间美术馆自 2017年初开展了一系列以认识自己为出发点的工作,卢迎华介绍道,他们不断回到本土的艺术史和思想史的现场中,在立体的时空变动中寻找仍然在我们今天发挥着影响的意识线索、语言逻辑和艺术观念,面向中国问题和现场,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将今天的我们视为历史的、亚洲的、全球的一部分的前提下,探寻艺术内部的演变轨迹。
卢迎华讲座现场
经过分组准备和与三位导师的深入交流,11月29日,策展人们以小组陈述和展示的形式分享了三个策展提案:“funding crowd”(酬众)、“Liao Fei: Material, Space, System”(廖斐:物质,空间,体系)和“OUT OF HERE”(离开这里),以作为此次策展人实验室的学习成果。项目“funding crowd”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策展机制,策展人们希望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以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寻常百姓来加入策划、参与创作、体验艺术,从而促进城市文化打造与大众文化的发展;第二个项目“Liao Fei: Material, Space, System”希望呈现一个非常规且富有哲理性的特殊空间,以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第三个项目“OUT OF HERE”是一个五位女性艺术家的群展,采取反讽、第二自我、第二现实、虚构装置、等价、方言等策略,从性别、文化与空间约束中出逃,并探索物理、心理、虚构与数字等多个维度。项目致力于通过多种媒介与不同纬度的创作,以呈现对于“离开”欲望的不同表达,呼吁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心理健康的话题,可以说是当下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的自我写照。
“funding crowd”策展提案陈述
“Liao Fei: Material, Space, System”策展提案陈述
“OUT OF HERE”策展提案陈述
最后陈述会评审团对三个策展提案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选出方案“OUT OF HERE”(离开这里)为“上海策展人实验室油罐策展人奖”。在项目汇报展示完成后,举行了本次上海策展人实验室的闭幕式。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先生以及三位导师分别发表了讲话。在闭幕式上,乔志兵表示,除获奖方案外,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也将支持另两个方案在明年其他时段、以不同方式呈现。
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教授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乔志兵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龙雨
驻慕尼黑和纽约的策展二人组“artReoriented(再调整的艺术)”的创始人提尔·费勒斯(左)和山姆·巴道伊(右)
获奖小组和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