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学者、策展人,现任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她获墨尔本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2020)。她曾出任深圳OCAT艺术总监及首席策展人(2012-2015);意大利波尔查诺博岑美术馆的客座策展人(2013)与亚洲艺术文献库中国研究员(2005-2007)。她曾任第九届光州双年展联合策展人、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联合策展人(2012)。她是美国艺术史研究机构协会(ARIAH)首届“东亚学者奖”的四位获奖者之一(2017),获Yishu华人当代艺术评论奖(2016)和泰特美术馆研究中心亚太计划的首个特邀研究学者奖金(2013)。2013年至今,她与艺术家刘鼎持续开展题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的研究,对叙述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角和方法论进行重新评估。2022年,她与刘鼎被任命为2023年横滨三年展的艺术总监。
卢迎华曾担任全球艺术界多个重要奖项的评委:包括Hyundai Blue Prize青年策展奖(2022、2021)、蔡志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2022、2021)、东京当代艺术奖评委(2019-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季发现奖(2020)、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与Rolex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2019)、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菲律宾国家馆评委(2018)、基辅平丘克艺术中心的未来世代艺术奖(2012)与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1)等。
国际交流展及双三年展的困境
在1990年代加速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间的交流展与双三年展构成了全球当代艺术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创意产业日益全球化并发展为全球性概念的产物之一。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展中生长出的策展模式在主要的国际双三年展中传播开来。采取文化研究的方法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策展人,尤其是国际双年展策展人的一种普遍的模式。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所有复杂形式的文化,并分析文化表现出来的社会和政治背景,这吸引了当代艺术家和策展人。这种方法也显著地拓展了艺术关注和实践的视野,提供了进入一个陌生语境的路径。但与此同时,文化研究也是研究/分析和政治批评的场所,这有赖于对于某一个区域、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和长期介入。全球展览的快速生产导致了人们普遍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却往往缺乏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中,人们对于序列和传统的拒绝更加加剧了文化研究方法运用时的平面化。具体地域的艺术史和对特定背景和历史的掌握让位于对全球普遍流行主题的吸收和触及。这种讨论建立了一种浅层的关联,似乎能够达成某种程度的同频共振。这给今天的双三年展带来了一种无法摆脱自身肤浅和速食文化的特性、以及猎奇式的收罗异域艺术实践的困境。如何建立更有深度和意义的联结是摆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当代艺术实践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