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施密茨

马克·施密茨(Marc Schmitz)是一位观念多元化的艺术家,常驻柏林和乌兰巴托。他探索其使用的不同媒介的基础,并 挑战它们的界限。他的作品传达了感性和观念,邀请观者进行相互建设性的对话,同时以观看者的基本感知来探讨无限的空间。马克·施密茨参加过 2004 年釜山双年展,2005 年北京双年展,2017 年威尼斯双年展,T-Rio 双年展,2018年巴西双年展,及2016 年的马拉喀什双年展和曼谷艺术双年展。 他的作品曾在中国福建屏南县博物馆(2018 年个展)、上 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2009(上海)以及在西澳大利亚珀斯的 音乐厅(2012 年个展)展出,并被私人和公共收藏。他获 得多项国际奖项 (包括开罗双年展,釜山双年展,2000 年 世博会等奖项)。他曾是韩国的驻地艺术家,曾在上海的和平艺术酒店,香港的歌德学院和日本的中之庄市进行艺术家驻地。马克·施密茨是蒙古大地艺术双年展LAM360°的创始人兼总监。他是克劳斯亲王基金的合作伙伴、IBA(国际双年展协会)和 CIMAM 的成员。

11.21 Has Biennale been reshaping the artistic landscape? 双年展是否在重塑艺术景观?

  1. 双年展参与艺术家的观点
    马克·施密茨(Marc Schmitz)是全球十几个国际双年展的参与艺术家。他将简要介绍他的项目“空 间”,以及在双年展背景下的个人经验。
  2. 蒙古大地艺术双年展 LAM——通往戈壁沙漠的逃生道路 蒙古大地艺术双年展始于 2010 年,是一个由艺术家经营的项目,LAM 邀请了200多名国际艺术家参加。LAM将大地艺术作为自然、文化和社会政策之间关系的空间可视化形式。它通过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和联合行动的方式,通过结合各自的背景和观点,大力促进表达自由,并邀请蒙古社会各阶层的人民和机构参与进来。 该组织通过这样的方式,希望激发有关文化和社会政策部门的重视,而这将涉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并从更广泛的中亚文化转型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蒙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例如:游牧民族 | 少数民族 | 非 - 商业文化组织和青年)。
  3. 为什么采用双年展?视角和生产成为双年展系统中艺术家的双重玩法。对双年展的功能提出质疑,在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同时,挑战性的转变可能转为对人力和 资源本身的质疑。 机构、策展人、艺术家和参与的公众是用什么方式分享他们的价值观? 艺术行业对幸福感和财富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未来会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