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颖是一位活跃在全球科技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和研究者她近期的兴趣方向为科技艺术史,生命、环境、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介与艺术结合的领域。她的实践包括展览策划、研究、写作、翻译和教学等。
她担任欧盟科技艺术奖(STARTS)、ISEA等国际科技艺术项目的国际顾问/审耦靶肮岸昂奥熬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委等。她策划或参与策划的展览及项目包括“物种新论”、6价子作为方法”、“准自然一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科技艺术四十年”等。策划多场科技人文跨界论坛/工作坊,包括“科技艺术史工作坊” (中央美术学院)、“编辑的未来一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法律和艺术维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控制论、艺术与数字文化(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生物艺术工作坊”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 等。她曾获得“中国青年策展人艺术大奖”、荷兰Het Nieuwe Instituut 研究奖金等奖项和资助。
再物质时代的生物艺术和生态艺术
在此次讲座中,我将介绍生物艺术到生态艺术的艺术光谱包括它们各自如何定义,发展,以及在新千年之后的交集早期的生物艺术沿袭数字艺术的脉络,与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结合,将生命视为由 DNA 代码组成的机器:它注重高科技,并且有明显的一神创世论和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近期的生物艺术则更多地移向光谱的另一端,与多元文化结合,产生了技术多元性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色,并与生态艺术产生了较多的交集,我称之为“泛生物艺术”。我将结合《准自然一一生物艺术、边界和实验室》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生物艺术”运动的历史、重要作品,以及近期国际艺术机构中的展览。此外,我也将介绍拉图尔的展览《重置现代性》和《关键带》(2016,2020)作为一种新的生态艺术形式的讨论。